?全自動移印機是一種通過自動化工序完成移印過程的設備,主要用于在不規則表面(如玩具、文具、電子產品外殼等)上印刷圖案、文字或標識。那么,下面小編講一下全自動移印機出現圖案模糊的原因可能涉及設備參數、耗材、操作工藝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常見原因及對應的解決方向:
?

一、設備參數設置問題
膠頭壓力不均勻
原因:移印膠頭下壓時壓力不足或左右 / 前后壓力不一致,導致油墨轉移不充分或受力不均。
解決:通過設備控制系統調整膠頭壓力參數(如氣缸氣壓),確保壓力均勻穩定(可通過試印校準)。
印刷速度過快
原因:速度過快會導致膠頭與工件接觸時間過短,油墨未完全轉移即分離,造成圖案虛散。
解決:降低印刷速度(如從每分鐘 80 件調整至 60 件),延長接觸時間。
膠頭行程定位偏差
原因:膠頭在 “沾墨” 或 “移印” 過程中位置偏移,導致油墨未精準轉移到工件表面。
解決:重新校準膠頭運動軌跡,確保與凹版、工件的對位精度(可通過手動模式微調)。
二、耗材或配件問題
移印膠頭磨損或老化
原因:膠頭長期使用后表面磨損、硬化或出現裂紋,導致油墨吸附和轉移能力下降。
解決:
檢查膠頭表面是否光滑,若有磨損或裂紋需及時更換(通常建議每 10 萬次印刷更換一次)。
根據印刷材質選擇合適硬度的膠頭(如軟膠頭適合曲面,硬膠頭適合平面)。
凹版(印版)問題
原因:
凹版圖文腐蝕過淺,油墨存儲量不足,轉移時墨量不夠。
凹版表面臟污或堵塞(如干涸油墨殘留),導致油墨填充不完整。
解決:
重新制作或加深凹版圖文(深度通常需達到 8-15μm,具體依油墨粘度調整)。
用溶劑(如酒精、移印專用清洗劑)徹底清潔凹版,必要時用超聲波清洗。
油墨性能不匹配
原因:
油墨粘度過低(過稀),轉移時易擴散暈染;粘度過高(過稠),則轉移不流暢。
油墨干燥速度過快,膠頭沾墨前已部分干燥,導致圖案殘缺或模糊。
解決:
用粘度杯測量油墨粘度,按設備要求調整(通常移印油墨粘度為 100-300 cps)。
添加慢干劑或更換適配油墨(如夏季用慢干型,冬季用快干型)。
三、工件或定位問題
工件表面處理不當
原因:
工件表面有油污、灰塵或脫模劑殘留,導致油墨附著性差、擴散不均勻。
工件材質表面過于光滑(如 PP、PE 塑料),未做電暈處理,油墨難以附著。
解決:
印刷前用酒精擦拭工件表面,或增加等離子清洗工序。
對難附著材質進行表面活化處理(如電暈、火焰處理)。
工件定位不穩定
原因:夾具松動、傳送帶抖動或工件尺寸公差過大,導致印刷時位置偏移。
解決:
檢查夾具夾緊力,調整傳送帶張力或更換定位治具。
對工件進行尺寸篩選,確保公差在設備允許范圍內(通常 ±0.2mm 以內)。
四、環境因素影響
溫濕度異常
原因:
環境溫度過高,油墨干燥速度加快,膠頭沾墨時已部分干結。
濕度過低導致靜電干擾,油墨轉移時出現飛墨或吸附不均。
解決:
控制車間溫度在 20-25℃,濕度在 50%-65% RH(可通過空調、加濕器調節)。
增加設備接地裝置,或在印刷區域鋪設防靜電墊。
設備振動或安裝不穩
原因:設備地腳螺栓松動、放置在不平整地面,導致印刷過程中振動偏移。
解決:重新校準設備水平度,固定地腳螺栓,必要時加裝減震墊。
五、其他潛在原因
多色套印時套位不準:若為多色印刷,前一色未干燥或套印參數未校準,導致疊印模糊。
解決:延長干燥時間,或重新調整各色組的套印位置(可通過套印標記校準)。
膠頭與凹版 / 工件角度偏差:膠頭傾斜或角度不當,導致油墨轉移不均勻。
解決:通過設備手動模式調整膠頭垂直度(建議使用角度尺校準至 90°)。
排查建議
分步測試:先檢查簡單因素(如膠頭磨損、油墨粘度),再排查設備參數和機械問題。
對比實驗:用新膠頭、新制凹版和標準油墨進行試印,判斷是否為耗材問題。
記錄參數:每次調整后記錄壓力、速度、溫度等數據,便于追溯和復現問題。
通過系統性排查,可快速定位圖案模糊的根源,及時調整工藝或更換耗材,確保印刷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