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絲印機生產的廢品(如套印偏差、圖案模糊、漏印、刮刀痕)主要源于 “定位精度不足、油墨與承印物適配差、設備穩定性不足、環境波動” 四大核心問題。降低廢品率需圍繞 “精準定位、油墨控制、設備維護、過程監控” 建立全流程管控體系,具體措施如下:
?

一、核心:提升定位精度(減少套印 / 對位廢品,占比 60%)
全自動絲印機的核心優勢是 “自動化定位”,若定位偏差>0.1mm(精細印刷要求),會直接導致圖案錯位、邊緣模糊,需從 “承印物定位、網版對位、設備基準” 三方面優化:
1. 承印物定位:確保每次放置位置一致
承印物(如塑料件、金屬片、玻璃)的定位誤差是套印廢品的主要源頭,需通過 “工裝 + 檢測” 雙重控制:
定制定位工裝(核心):
根據承印物形狀設計 “仿形定位治具”(如帶定位銷、磁吸或真空吸附):
平面件(如手機蓋板):用真空吸附平臺(吸附力均勻,避免變形),邊緣設定位擋塊(誤差≤0.05mm);
異形件(如化妝品瓶身):用仿形卡槽(與產品輪廓貼合度≥95%),配合氣動夾緊(壓力可調,避免壓傷)。
關鍵:工裝需定期校準(用千分尺測量定位基準,偏差>0.03mm 立即返修)。
送料穩定性控制:
自動送料機構(如傳送帶、機械臂)需 “軟接觸”(避免碰撞導致位置偏移)—— 金屬件用硅膠緩沖墊,塑料件用真空吸盤(吸力 0.3-0.5MPa,避免吸變形);
送料速度匹配定位節奏:若送料過快(>1 件 / 秒),定位傳感器可能識別滯后,需按 “送料→定位檢測→確認合格→絲印” 時序調整(增加 0.1 秒定位確認時間)。
定位檢測與補償:
加裝視覺定位系統(CCD 相機):每次絲印前拍攝承印物定位標記(如基準點、邊緣),與預設位置對比,若偏差>0.05mm,設備自動微調網版或工作臺(動態補償)—— 尤其適合批量承印物存在微小尺寸差異的場景(如注塑件公差 ±0.1mm)。
2. 網版對位:網版與承印物 “零偏差”
網版是圖案轉移的載體,其安裝偏差會直接導致圖案錯位:
網版制作精度:
網框平整度:用水平儀檢測,網框變形量≤0.02mm/m(變形會導致網版張力不均,印刷時圖案拉伸);
圖案定位標記:網版邊緣需有 “十字對位線”(與承印物定位標記對應),線寬 0.1mm(清晰易識別),誤差≤0.03mm(用坐標測量儀檢測)。
網版安裝與校準:
安裝時用 “對位顯微鏡” 校準:將網版十字線與工作臺定位基準對齊(偏差≤0.02mm),擰緊網版夾具(均勻受力,避免網版歪斜);
網版張力穩定:新網版張力需達標(滌綸網 30-35N/cm,尼龍網 20-25N/cm),使用前靜置 24 小時(釋放張力應力)—— 張力不足會導致印刷時網版與承印物貼合不實(漏?。?,張力不均會導致圖案局部變形。
3. 設備基準穩定性:避免機械誤差累積
設備本身的機械精度(如工作臺移動、網版升降)偏差會放大定位誤差:
導軌與絲桿維護:
工作臺移動導軌(X/Y 軸)和絲桿需每周清潔并加注專用潤滑油(如鋰基潤滑脂)—— 油污或雜質會導致移動卡頓(定位忽快忽慢,偏差>0.05mm);
定期用激光干涉儀檢測移動精度:X/Y 軸移動 100mm 的定位誤差需≤0.03mm,超差時需調整絲桿間隙或更換導軌(磨損導致的偏差無法通過校準修復)。
網版升降垂直度:
網版升降時需與工作臺面垂直(垂直度≤0.02mm/100mm)—— 傾斜會導致網版與承印物接觸不均(一邊壓力大、一邊壓力小,圖案深淺不一),可通過調整升降氣缸的安裝座校準。
二、關鍵:控制油墨與印刷參數(減少圖案缺陷,占比 25%)
油墨的 “流動性、干燥速度” 及印刷時的 “刮刀壓力、網距” 參數,直接影響圖案清晰度,需按 “承印物材質 + 油墨類型” 精準匹配:
1. 油墨與承印物適配(避免附著不良 / 漏?。?br>不同承印物(塑料、金屬、玻璃)的表面張力不同,油墨選錯會導致 “圖案脫落、漏印”:
承印物表面預處理:
塑料件(如 PP、PE):印刷前用等離子處理(增加表面張力至≥38mN/m)或涂底涂劑 —— 表面張力不足(<34mN/m)會導致油墨收縮(圖案邊緣缺角);
金屬 / 玻璃:用無水乙醇清潔表面(去除油污、指紋),必要時噴砂(增加粗糙度,提升附著力)—— 油污會導致局部漏?。ㄐ“c)。
油墨選型與調制:
承印物類型 推薦油墨類型 關鍵參數控制
塑料(ABS) 溶劑型塑料油墨 黏度 15-20 秒(涂 4 杯),干燥溫度 60-80℃
金屬件 雙組分金屬油墨 固化劑比例嚴格(如 10:1),避免比例偏差導致附著力差
玻璃 玻璃專用 UV 油墨 UV 固化能量≥800mJ/cm2(確保完全固化)
油墨調制:按配方嚴格稱量(如稀釋劑比例 5%-10%),攪拌均勻(無氣泡)—— 氣泡會導致印刷時 “針孔”(小黑洞),可靜置 10 分鐘消泡或用真空脫泡機處理。
2. 印刷參數優化(避免刮刀痕、糊版)
全自動絲印機的核心參數(刮刀壓力、速度、網距)需 “按圖案精度調整”,參數錯誤會導致圖案模糊、邊緣毛糙:
刮刀壓力與角度:
壓力:根據網版目數調整(高目數網版 50-80N,低目數網版 80-120N)—— 壓力過?。ㄓ湍尾桓蓛?,圖案發虛);壓力過大(網版變形,圖案邊緣擴張,甚至刮傷網版);
角度:刮刀與網版夾角 75°-85°(銳角)—— 角度過?。ǎ?0°,油墨堆積,易糊版);角度過大(>90°,油墨量不足,圖案淺淡)。
關鍵:刮刀需鋒利(無缺口),用 10 倍放大鏡檢查 —— 缺口會導致 “拖墨”(圖案邊緣有劃痕),需每周打磨或更換(尤其印刷精細線條時)。
網距與離網速度:
網距(網版與承印物的距離)通常為 1-3mm(小尺寸承印物取小值)—— 網距過大(網版回彈慢,圖案邊緣模糊);網距過?。ňW版與承印物粘連,蹭臟)。
離網速度(印刷后網版脫離承印物的速度)需與刮刀速度匹配(如刮刀速度 300mm/s,離網速度 250-300mm/s)—— 速度不匹配會導致圖案拉伸(如離網慢,油墨被網版帶起)。
干燥參數(避免蹭臟 / 附著力差):
溶劑型油墨:烘干溫度 80-100℃(根據溶劑沸點調整),時間 30-60 秒(表面干燥后再進入下工序,避免疊放蹭臟);
UV 油墨:UV 燈功率穩定(如 80W/cm),照射時間 2-3 秒(能量計檢測≥800mJ/cm2,不足會導致附著力差,過強會導致承印物變形)。
三、保障:設備維護與環境控制(減少穩定性廢品)
設備磨損、環境溫濕度波動會導致 “參數漂移”(如油墨黏度變化、定位精度下降),需通過 “定期維護 + 環境管控” 穩定生產狀態:
1. 設備日常維護(避免突發故障)
每日開機前檢查:
網版:清潔網版(用專用網版清洗劑去除殘留油墨,避免堵塞網孔 —— 網孔堵塞會導致漏?。?;
刮刀:檢查是否有缺口、變形,硅膠刮刀硬度(如 65 Shore A)是否匹配(硬度過高易刮傷網版,過低易積墨);
真空系統:測試吸附力(如吸附 200g 承印物不掉落),檢查管路是否漏氣(漏氣會導致定位松動)。
每周深度維護:
清潔定位傳感器(如 CCD 鏡頭、光電開關)—— 灰塵會導致識別錯誤(誤判定位合格,實際偏差);
檢查網版張力(用張力計檢測),若張力下降>10%(如從 35N/cm 降至 30N/cm),需更換網版(張力不足無法修復);
校準印刷壓力(用壓力傳感器檢測刮刀壓力,確保左右偏差≤5%)。
2. 環境控制(減少參數波動)
溫濕度穩定:
車間溫度控制在 20-25℃(±2℃),濕度 50%-60%(±5%)——
溫度過高(>28℃):油墨干燥過快(網版上油墨提前固化,導致堵網);
濕度超標(>65%):網版易吸潮(張力變化),金屬承印物易生銹(影響油墨附著);
解決方案:安裝恒溫恒濕空調,在油墨桶旁放防潮劑(如硅膠),避免油墨吸潮變稠。
潔凈度控制:
絲印區域需無塵(≥10 萬級潔凈度)—— 空氣中的粉塵會落在承印物或網版上(導致印刷時 “壓入雜質”,形成凸點廢品);
措施:安裝空氣過濾器(每小時換氣 10 次),操作人員穿防靜電服(避免毛發、皮屑污染)。
四、兜底:過程監控與快速止損(避免批量廢品)
即使前期準備充分,生產中仍可能因 “材料批次差異、設備微小磨損” 產生廢品,需通過 “實時檢測 + 異常響應” 減少損失:
1. 首件檢測與批量抽檢
首件必檢:每批生產前印刷 3-5 件首件,用 “二次元影像儀” 檢測:
套印精度(偏差≤0.05mm);
圖案尺寸(與標準樣品對比,誤差≤0.1mm);
附著力(3M 膠帶粘貼后剝離,無油墨脫落);
首件合格后方可量產,不合格需重新調整參數(避免批量報廢)。
批量抽檢:每生產 50-100 件抽檢 1 件,重點檢查:
有無漏印、刮刀痕、氣泡(用強光照射觀察,缺陷>0.2mm 即判定廢品);
顏色一致性(用色差儀檢測,ΔE≤1.5,避免油墨批次差異導致色差)。
2. 異常響應機制(5 分鐘內止損)
異?,F象 即時處理步驟(避免擴大) 根本解決(后續優化)
套印偏差突然增大 1. 停機檢查網版是否松動;2. 用視覺系統重新校準定位 更換網版夾具(若頻繁松動),檢測 X 軸絲桿磨損情況
圖案邊緣模糊 1. 降低刮刀速度;2. 調整網距至標準值(如 2mm) 更換新網版(舊網版張力不足),檢查油墨黏度(是否過高)
局部漏?。ü潭ㄎ恢茫?1. 停機清潔網版(對應位置網孔是否堵塞);2. 檢查承印物是否有油污 加強承印物預處理(如增加等離子處理時間)